本報觀察員
百數十年來,中華公所的結構可借用一個圓形的圖解來劃出經緯。
中 華議員大會是核心,由姓氏團體、社團及商戶代表組成 ;包圍着核心的第一層「緯」是姓氏團體及基本所員的僑社傳統社團;第二層「緯」是華人社區的各商戶及團體;第三層「緯」是各洗衣店、餐館;第四層「緯」是 「十八歲以上的紐英崙僑胞」(據中華這個核心。通過排難解紛、協調生意買賣、服務華埠治安及清潔等事、代表華埠與政府交涉處理社區問題、組織娛樂福利等作 為「經」線,從核心放射形連結著層層緯線構成年僑胞每年自覺地繳交年費;每兩年全僑參加中華公所主席的選舉。這兩件事成為中華連繫着全僑的重要象徵。
但 近十多年來,中華作為核心的蛛網式結構,顯然已變形鬆散。核心的議員大會未變;第一層「緯」線的姓氏團體及基本所員的社團雖然有增有減,但從整個形勢看, 由於後繼乏人,姓氏團體及部份社團的力量與作用已減弱;第二緯層社團及商戶與中華的聯繫不再如是密切。據說十多年來社區的商戶增加了許多,但上屆中華商董 議員提名者僅僅二十三人,數目與二十年前的章程所定商董議員額二十三剛剛符合,差點湊未足數。一葉知秋,倒能反映出商戶的「熱烈」態度。
至於第三緯層的洗衣館已式微;但餐館行業興旺,在紐英崙地區發展至五六百間。不過交年費給中華者已廖廖無幾。第四緯層的成年僑胞,特別是土生土長變成年的僑胞,更是「不知中華為何物」了。中華的廣大外緯層,有如地球的外大氣層一樣,祇有稀薄的幾個氧原子在遊離。
作為連結着各「緯」層的經線——中華的各式服務,則已支離破碎或為新社團瓜代。而自從中華主席之選舉取消全僑投票代以各大社團提名以來,中華就割斷了與外圍層廣大僑胞的最重要,亦是最具象徵性的聯繫。
可 以見到,二十年來中華的基本所員即是第一二緯層雖變化不大;但第三四緯層的變化卻是「幾何級數」立體發展的。而人數又以萬計。若只保有一個變化不大的核 心,但巨大 的發展着的外層卻剝離,這就意味着廣大僑胞的疏離。如果認為「疏離」字眼太嚴重的話,最低限度亦是中華對他們缺乏一種向心力、吸引力。而許多新與社團未參 予中華,亦可視作為疏離或中華缺乏向心力、吸引力。
至於近年每月數百的新移民,與中華公所發生聯繫,為中華所「吸引」者,就更少了。當然,這是歷史條件不同了,僑胞的疏離不全是中華的責任,而有其政治、經濟、地理、社會等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