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一)引子
一位華人將華埠某銀行重覆人在他賬內的十萬元存款及二千多元利息連同結單全數退回。其誠實「送金不昧」之精神,僑社引以為美談。「無端端發達」而不為所動?或者因該人已富足,不貪。夫子之哲學稱,即使不富,其行為亦是仁者;若富,更是富而仁者矣。而銀行有這親的顧客,又焉得不盤滿砵滿。
故事的主角亦算是老華僑了,他是以燒臘馳名的新昌隆東主李鴻偉先生。
正當本報在英英飯店採訪李先生,覺得這是一件頭條新聞時,不料引來一大批僑胞,向本報大吐「苦水」,指責某銀行許多不當,希本報仗義執言,報導一下頭條中的頭條新聞,記者不得不「改弦更張」以有限的篇幅,先將僑胞的「苦水」摘錄吐一吐。
(二)魚籠
讀者有用魚知捉魚的經驗嗎?
河湖海灘四週都是圍堤,流水只能從一處圍堤的缺口流出,缺口處放上一個魚籠。若有魚、蝦、蟹與水一流入魚籠,再流出來的只有水,連渣都冇。
某銀行位處華埠咽喉要衝,而在華埠又是唯一開商業支票戶口的銀行,就仿佛是一個魚籠。水啊,魚蝦蟹啊,要嘛就不流動,要流動就只有此一處通道,無所選擇。英文稱No 威(Noway)。
(三)任割
下面是僑胞對本報的談話摘錄,由於當時人眾說話多,已不復記其芳名。祈曲諒。
「一位會計師透露,該行年賺以百萬計,有說二百萬,有說三百萬,是行為數眾多分行,除總行以外最賺錢的分行……」
本報未曾核對此數字是否正確,但相信每一銀行都有一份公開的年結報告,大宗應該可以查核。
「以華人商業戶口五百個,每戶平均餘額五千元,又以華人私人支票戶口一千個,平均每戶餘額五百元,現在僅以十二厘息計算,光是賺了華人支票戶口餘額的利息有多少?」一位僑胞問本報記者。
本報記者習慣計加減數,不太懂乘除數,還是讓讀者代勞吧。
「以前的支票退票每張收五元手續費,後加到七元,現在是八元。銀行本票每張收費一元提高到四元,百分之四百。媽的,我們自己的(支票戶口)錢,放在銀行無利息,提出來時不要現金換一張支票卻還要交四元……」
「我們經常排隊存、取錢,好似以前在大陸輪隊買豬肉一樣。那裏雖然有九個窗口,幾時見全部開放?俾(存)銀紙佢還要排隊等到矇,真激氣!」
(四) 不仁
「該行標撞二十四小時存取服務,以前有一個自動存取出納機(俗稱提款機),確方便顧客,因它面對街外,日夜開放。後來改裝在門內,不久便索性拆除,從此華人除了於營業時間到該行去排隊存取款項外,便別無它法。」
據本報了解,該行拆除自動出納機的理由是「很少華人應用」。但許多華人不懂英文,該行是否做過任何指導華人應用出納機的示範或說明?本報尚未知,而甚有諷刺味道的,是銀行的櫃檯上還放著「所乜威,二十四小時服務,你的「威」咭就是鎖匙。還「威」。
「某某主席陳先生與該行洽談,希望該行對華人社區盡點社區責任,該行大員稱,「我們盡責啊,幾時幾時,為僑社某刊娟了一百元。」令該社團領袖一肚子又啼笑皆非。」
「身在華埠,主要做華人生意賺錢,華人新年時有何與社區一同慶祝表示?只有兩人一隻雞(指國畫。)
至於其他的服務,僑胞的談話不一一盡錄。但各式各樣遭遇者感受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五)尾聲
七月三日(星期五)中五,於該行排隊的長龍龍尾擺出門外約十尺,記者視為「奇觀」,急回寫字樓拿相機。待到相機拿到,可惜「尾大已掉」了,其生意昌盛如是。夫子子之道謂「仁者壽」,或「仁者昌」,是否真要批判批判,修正修正為「不仁者亦壽」,「不仁者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