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天羽
波士頓華埠「中華藝文中心」事,近日眾議紛紜,真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在三月廿一及廿三星島刊出中心主任朱蓉女士上下兩段「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我反覆研讀不明白內涵真意,讓我試提疑問:
(一)先看朱主任下面二段文字:「說到藝術家協會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其實談不上組織,只是三十多位藝術家各填了一份登記表……以便聯絡。」但卻跟著說:「換言之,華經會當局並末將藝協的組成置之文化中心的工作範圍之內。」短短一段文字前後相互矛盾,莫測高深。
事情明顯得很,所謂「藝術家協會」正如朱蓉自己解說「是華經會文化諮議小組的一個構想。」說穿了或許是一些人自己的「空中樓閣」,根本沒有這個團體,不需要這個名義的存在,為甚歷有人一再堅持使用這個名義,又把這虛構名義和堂堂正正的「中華藝文中心」連在一起,究竟有甚麼作用?我又看到三月廿六日星島波版讀者來函刊出張建勳伍中鈺文字」及至今二月由多位諮議成員促再開會時,會議程序上竟赫然有「藝文苑」(CHINA INSTITUEION)的名稱。這愈弄愈玄的把戲,倒很像餐館大司務廚師顯功夫,弄出個一雞三味一魚三吃似的,使身為局內人瞪目結舌,令到社會人士不知悶葫蘆裡賣甚麼藥。
我懷疑兩面手法,一方面矇蔽著「開荒年」的義務出力者,一方面掌握他們資料和果寶活動,現在便擺脫一切,以「新組織」「新面孔」姿態以取代前者。因為必須一切兩斷才能繼承正統。
(二)又看朱蓉主任另一段文字,「近聞有人誤以為藝協是華經會藉以獲取華府經費之後,使「宣告解散藝協」「停辦藝文中心。」這不過是分散讀者注意力,希冀使簡單的問題,複雜記乘掩入耳目,更是危言聳聽地「顧左右而言他」。
如果說華府之經費可以隨隨便便利用三十餘人就可以騙取那只是「婦孺之見」,或是以自己之心測度他人之心,可笑之至。朱主任發佈這種新聞,身為華經會執行主任的梁偉廉這回再不能以「不懂中文不識中國話」(他有的是中英文譯員)處在幕後不置一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