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觀察員
下面引述中華公所之當事人對本報的談話。這些當事人包括前幾任主席在內。
「我們感到人材缺乏,做生做死就只有幾個人。假如我們的議員好似醫務中心董事會一樣,甚至律師都有幾位,做事可以不假外求了。
「我並不是小看我們的議員:他們是由各團體推選出來的,代表所在的團體,付出時間,做出貢獻。但有些團體視誰較有空,就由誰去當議員,忽略了議員不單要出席開會,還要實際參與工作,提出意見等等。
「事實上大家忙於生活,尤其是做餐館工者,那裡有時間?故社團推遲一些已退了休較有空者為代表議員,也就事出必然。
「你可以看到,次次開會發言者,大致只有十多人;做什麼工作、級成工作小級、大致也就是這些人了。一些較年青有魄力者,他們平時有職業在身,無法抽更多時間為中華而工作。與其他社團有許多全職工作人員,無法可比。
「我們希望一些年青人參與中華公所事務,但許多年青人望而卻步。有些年青人有專長,年薪數萬,有好的職業,卻稱為何我要到中華被他們「點生晒」?
「中華公所傳統上以服務為宗旨,無薪水,僅支象徵性車馬費。但一個主席加三兩年職員,如果沒有全職的行政人員,要想做多少工作才能滿足大眾?主席做兩年便 拜拜了,但行政人員卻可以將工作繼續下去,不管誰當主席。唯我們有多少行政人員可用?祇是近年才有一二個。
「老一輩僑胞常保留義務為僑社工作的傳統。但後繼乏人。事實上人材亦不容易尋找。即肯服務,又要中英文好,還要明瞭僑社情況,照顧到傳統和習慣。
「你知道嗎?以前要當中華議員未夠五十歲尚未為老成或未有資格呢
「有些年青人思想上可能有別於傳統者,難為中華見容。有時左帽亂飛,又誠恐共產思想入侵。即使有才可用,但有壓力,形成一方面排斥;另主面遠距。
「你知道嗎?有時開一次會都不容易。並不是每個議員都有時間。經常開會除了發出通知外,臨時還得再三打電話敦請。如果因人數不足,??得號定日夠君開。
「現在一些年青人很計較代價。而中華公所向來以義務工作為主。如果沒有錢拿,三天他們便不幹了;有多少「戇人」,似我們一樣,埋個頭下去做?
以上一談話,集中在「人才」問題上。大費講出:才少、才難;有才難用;有才不肯為中華用。
此外,當事人等也談到中華公所與僑胞的溝通問題、對中華的誤解、其他制肘及經濟力弱等等存在難題。(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