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成立特刊而寫”
前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崔光輝先生受委托為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設計一個會徽,會徽及時為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主辦的迎春音樂會及其成立特刊,派上用場。崔先生設計 的會徽,非常出色地將該會要求的精神意象表達無遺。下面是對會徽的說明﹕『紅棉花樹,又叫木棉花樹,盛產在中國南方,廣東尤多。它樹身矗立如巨人,初春開 花映天紅。花朵晒乾後是上好的清熱去濕葯。無論自然條件如何惡劣,始終腰杆高聳,挺拔生長,故有英雄樹之稱。廣東省會廣州市有許多別名﹕羊城、穗城、花 城。紅棉花和紅棉樹是廣州的最重要象徵。因為它代表了廣東人的性格和這性格提煉出的“廣東精神”。廣東人正直、剛強、開朗、進取,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在 海外勤耕不息,建立華埠,為後來的華裔移民營造一個小故鄉。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的會徽用紅色的木棉花為主體,畫成牛頭形狀,表現他們的廣東精神及在海外的 耕耘、開發精神。木棉花的背景是一個象徵兄弟如手足團結起來的拳頭。拳頭的五個峰,表示五嶺。廣東位處五嶺之南。木棉花前面有水,背山面海,是我們的故 鄉。而1996,明顯地表示該年成立。』讀了上面的說明,不無感想。一百多年前,廣東先民開始移居海外,吸西學之先。第一個留學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容閎正是 廣東人。繼容閎之努力,才有第一批“庚子”後來者,影響清末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唯新。孫中山先生百折不撓,蒂造民國,廣東華僑,貢獻至巨。黃花崗七十二烈 士(實際不止此數),大都是百粵英魂。為打倒軍閥,統一神州,及後抗日保國,珠江水哺育了多少黃埔軍魂,國家棟梁!歷史上,廣東人英雄輩出,氣魄恢宏大 度,品格高潔無我,如木棉樹一樣,堂堂華蓋,紅可照日者,自國父孫先生為首,餘者也車載斗量,足為後世子孫自豪和師範。中共建政後,廣東華僑受害至深。廣 東人被迫流徙逃亡海外,超過任何歷史時期。他們繼承先輩的刻苦奮斗精神,如開荒牛一樣,背負沉重的家庭責任、文化包袱、倫理壓力,在海外去開創事業、建設 華埠、接濟鄉親。點點滴滴,在美加各埠壘起一個個別的少數族裔所未有的第二故鄉。戰勝劣境,矗立向上,也正是木棉樹精神的體現。三兩世代,華裔終于在各個 領域如木棉花一樣,其華如蓋。回望神州故園,經過幾十年沉淪,經濟革命又在珠江畔吹響北伐的號角,跨過曾是仇恨天嶄的海峽,架起溝通統一的橋梁。廣東人的 貢獻也非常大。社會在成長,也在分化。波士頓華埠在慢慢發展中,也逐步走向多元的“非華化”。在一個功利社會裏,功利已慢慢代替了傳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 有時不禁令人自問﹕和過去相比,華僑社會,所謂廣東精神在何方?以領導僑社數十年的中華公所近年發生的種種紛爭而論,處處可見小動作的賣弄、茶杯裏的波 濤;爭一票之權,弄一家之術。反而對一個人才濟濟,應打開大門歡迎、爭取它進來的社團,卻以成立未足一年為理由,推出中華大門之外。社會上不少事,因小名 小利之爭奪,或小意氣、小分歧之執著引致星火燎原,公私兩損。英雄樹,紅棉花?廣東精神,如今安在?去年六月,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成立也有風波。據知該會 要秉承總會宗旨,發揚廣東精神。九七年二月三日主辦“迎春廣東音樂餐會”,邀請兩個不同背景、習慣的音樂組織,破天荒地聯合演出廣東音樂,接受各種困難挑 戰,邁出第一步。在出版成立特刊同時,也將會徽及時公佈,說明意義所在。實在任重道遠,荊棘漫途。厚望紐英崙廣東同鄉總會諸君,在先鄉賢的精神感召下,不 斷努力。不問耕耘,但必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