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觀察員
百數十年來,政府對有關整體華人及華人社區的事務,均與中華公所接觸,聽取中華公所的意見,例如廿年前之改建東南調整公路拆除乞臣街一邊房屋;十年前之建造大同村;數年前那種華埠牌樓及各福利機構之向聯邦申請撥款等等。故此中華公所對僑社申請撥款等等。故此中華公所對僑社及華人的「代表資格」,向來為官方「非法定」地肯定,而中華一些元老輩亦視這為「最高機關」的象徵和「老本」,故中華頌揚被傳為「華人市府」。
中華作為「華人市府」的地位,在若幹年前市長建立各地「小市府」,包括華埠小市府時,曾受到震動過。但據說小市府主任人選亦得中華認肯,而小市府亦與中華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直至年前全市小市府解體為止。
自今年新市????以後,為了實現他的政治諾言,於全市範圍內開始籌組「社區議會」作為社區的代表及社區與市府之間的橋樑,「社區議會」若能成立,中華公所的「華人市府」地位便將受到嚴重挑戰。
市長的「社區議會」構架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支持。即使在向來不太熱心政治的華人社區,亦引起積極反響。在昆市社區禮堂舉行的公聽會上,各個社團代表都熱烈發言,申述他們的意見。不難想像,如果社區議會一旦成立,其「議員」席位,必將引起激烈的爭奪。
大家熱心社區議會本是好現象,但一些心水清大僑團的聯合體人士認為下列問題值得深思:
(一)中華公所作為廿六大僑團的聯合體,在公聽會上的發言比其他社團(或組織)的發言暗弱無力;地位上只是,平起平坐,並無「華人市府」優惠。
(二)假定政府現在仍視中華為「華人市府」,廣泛地代表了華人,又是他們的最高領導,則社區議會就如某些人所說的一樣「僑社已有中華公所作為社區代表了,華人社區還組甚麼社區議會?」充其量是以中華為基本,再吸收別的非中華成員社團參與便可以了,而事實並不然。
省府方面亦有類似情事。自省長杜卡基斯上台以來,做了幾件對亞裔來說是值得鼓舞之事。例如有史以來第一次邀請近百名亞裔到省府茶話,肯定亞裔的貢獻及鼓勵亞裔努力從政,委任亞裔人士當要職;組成一個亞裔事務委員會。
亞裔事務委員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但查其分管文教、經濟、醫藥衛生工作等等的總數十多二十位職員,勉強稱得上與中華有關的僅一兩人。心水清人士又深思:這究竟將「華人市府」、「最高機構」、「全僑代表」於何地?
從市長組社區議會及省長組亞裔事務委員會兩事或者可窺見中華公所在官府心目中的傳統地位開始動搖;又或者可作為官府冷落中華公所的顯明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