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這個標準有點嚇人。標題給人的形象好似一隻好鬥的公雞。其實這是無可奈何者。翻開人類的歷史,人打從未成為「正式人類」,只是屬穴居時的「有巢氏」開始,人與自然、與野獸就不斷有戰爭。從戰爭中成長為「正式人類」以後,人與人之間,集團與集團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從來就未有停息過。其的形式反比。全世界人民現在都拼命努力爭取和平,包括人與人之間互相親善友好相處的和平,但可惜戰神總是如影隨形地,永遠滲和著人類的一切活動。故此成了無可奈何的生活的一環。甚至今天,我們要努力爭取某方面應得福利,本質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
人類之間的戰爭形式實在是太多。熱戰、冷戰、商戰、擂台戰、竹戰、唇槍舌戰、筆戰……。
就性質而言,最殘酷的算是熱戰了。破壞力大、生靈塗炭。只有希特勒式的狂人才喜歡。熱戰最為人反對。
冷戰比熱戰稍好,但溫度太低,不近人情。奸謀互用,往往是熱戰的前奏,亦應受指責。
商戰也很厲害,你虞我詐,弄不好是破產告終的。可幸是止於商人圈子。
擂台戰有裁判、公證,受規則限制,有時還簽了生死狀。但打起「茅波」來,火藥味也甚濃,不小心會鼻青眼腫。
竹戰稱為「衛生麻將」,要絞盡腦汁,以贏取別人的金錢、籌碼為目的,心理上也不算「衛生」。麻將枱上因「滿貫」被截,引至心臟病 發,不是時有新聞嗎?
唇槍舌戰則太刁鑽古怪,口水多過茶,三字經滿天飛,容易引起肝火燃燒,最後大打出手。
筆戰是最斯文的戰爭了。它不傷氣,連口水都不用,紙是傷神,已是人類最理性的戰爭了。
兩月前本報為了一篇「中華廣教大樓船務初現危機」文章,報導中華與華美福利會雙方對該大樓的租務問題,出現歧見。據來自權威方面消息稱:該文引起某方面之不滿,準備在其出版物四月號與本報展開「筆戰」。本報記者先是聞「戰」則喜,於是拭目以待。因為:
(一)正如本報以前刊登的「不要相信你的眼睛」指出:求真應是新聞工作者終其一生所追尋,但仍然不能百分之一日達致的目標。因為意外及錯誤是在所難免的,記者是人不是神。任何一位新聞工作者若認為自己的報導最真、最公正、最客觀、那是狂妄。故此本報記者想:或者因自已的錯誤、不確引起涉文者的不滿,而向本報「宣戰」,則就給記者一個知道錯誤所在,反鏡自照的機會。先賢古訓稱「聞過則喜」,記者聞戰則喜,其理雷同。
(二)報約是種媒介,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讀者有讀的權利,亦應有提出批評意見的權利。只有真正充分發揮讀者的意見,代表反映讀者的意願,報紙才算導揚與論,成為真正的大眾喉舌,而不是出版者的佈告板或少數人、政黨、集團的政治工具。有助於爭鳴,就有助於導掦與論,也就有助於發揮報紙的功能。
(三)真理是愈辦愈明的;事實是愈辦愈清楚的。筆戰是人類走向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戰神走向馴良、理性的表現。是否有有道理、診事實、講格調,對事不對人,白紙黑字,無所循形,光明磊落,一目了然。
筆戰勝過任何形式之戰,更是冷戰、熱戰所無以倫比。既然人生活中無可避免地總是被迫或不被迫地戰,胡馬嘶北風,越鳥朝南枝,記者是揸筆桿的,基於上述的理由,又怎不「聞戰則喜」?
但可惜,記者見不到「戰文」在某刊物上,一場歡喜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