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報》記者 黎平
與新聞、編輯、出版業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甄雲龍先生,一年多前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要為波士頓地區眾多歌唱及器樂愛好者們製作CD唱盤。在他看來,伴隨電腦技術的普及,錄制CD唱盤,已不再是歌唱家以及音像公司的專利,廣大業餘音樂愛好者們也可以有自己的CD,雖然這張唱盤不一定具有商業上的意義,但卻是饋贈親朋好友、歌唱知音的極好禮物。
在波士頓的華人社區,熟悉甄雲龍的朋友,熟悉甄雲龍的朋友,更多的是知道他在二十年前開辦了星島日報波士頓版,並一直為星島服務至今。然而,在每日報的報紙忙碌之外,他還有著其他多元的「專業愛好」:設計主題海報和餐牌、出版專業叢書、并為叢書製作教學錄影帶。不斷追隨電腦科技普及應用的他,今天又開始嘗試以一個「新聞人」的專業構思,為眾多愛好歌唱的業餘「音樂人」,編輯出一張屬於他們自己的音樂CD故事。逐漸形成一個多元的出版服務網。
陪伴著星島波士頓版走過了二十個春秋的甄雲龍先生,談起與音樂的結緣,可追溯到六十年代初他在廣州華南歌舞團的歲月,那時他是該團的小提琴手。後來遷移到香港,他由演奏的角色改變為雜誌報刊寫音樂評論,也在此期間偏愛上了中國的民族器樂——胡琴。
對音樂的這份,愛好,也隨著甄雲龍在七十年代中期「移民」到了美國。十多年來,甄雲龍先生以其西洋樂的功底和對民族音樂的理解,所到之處,無論是社區廣場還是學院舞臺,他用胡琴「拉」開了一片音樂天地。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甄雲龍又倡導組織了一個不牟利機構演藝沙龍,以星島中樂團的「旗號」,在那段特別的時光,音樂茶座般凝聚了許多旅居波士頓的大陸音樂家。
一九九八年七月,甄雲龍的工作室喬遷到華埠林肯街,與中國武術研究所合用二千六百平方英尺的辦公面積,也擴展了他製作CD的構想空間,他安裝了一個錄音室。同時可以用電腦做編輯,錄音、技術處理」,多年的新聞編輯和專業叢書的出版閱歷,使甄雲龍對CD封面的設計,文字與圖形的構思、照片的處理有著觸類旁通的了解與創新。兩年前他曾做過錄製CD的第一次嘗試,憑借僑聲音樂社、華人福利會曲藝團的一卷錄音帶,做成了一個CD,「當時技術還比較粗糙,旁雜音的處理、高低音的調節還不夠到理想,隨著電腦軟體及錄音設備的更新換代,這兩點現在大大改善了。」
二十多年的文字編輯工作,使甄雲龍經歷目睹了出版業動作從字盤打印到電腦排版;從錄影帶到CD唱盤的進化,他為自己感到欣慰的是:一直能不斷地去接受新的東西,用新的技術條件實現自己的編輯需求。甄雲龍稱,他與出版編輯的結緣是由於太太一九七六年創立的中國武術研究所,從編輯第一本《綜合太極》開始,至今已出版了十六本有關武術的叢書,另外包括一九九二年開始陸續製作與叢書配套的武術教學錄影帶,這些叢書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插圖、錄影帶的每一個鏡頭,音、象、和動作,靜的文字和動的圖象……都出自甄雲龍的設計與安排。為此,他笑稱自己是「萬金油」。
「我從事新聞,但不半路出家,算是萬金油。從小喜歡讀書,天文地理、藝術、政治的東西都喜歡看,我喜歡接受新的東西,喜歡去迎接每一個挑戰,在克服挑戰的過程中,你能得到一種滿足。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對照、不斷地探索。」
廣泛的愛好,也曾使他和一些朋友一起成立波士頓書法會,甄雲龍說自己喜歡寫行書,把寫字看成一種修養。「我同時也是僑聲音樂社的目的之一,是我不懂粵劇伴奏,我希望有機會去學習和研究它。」
在甄雲龍看來,海外的中國移民從經濟的層面已慢慢地站了起業,盡管從參政的層面還有很路要走,但藝術層面不超過十年一定會嶄露頭角。因為文化的提升以經濟為基礎。他舉例說,在牛頓鎮,華人人口總數不會超過百分之五,但該鎮很有名的音樂學校里,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是中國人。
回顧春秋歲月路,甄雲龍頗有感慨,「剛來到美國更多的是為了生活而忙碌,現在可以說有更多的理想融於到生活之中。職業與興趣不能結合,是有痛苦的,如果能結合在一起,會產生很大的滿足。」
談及個人的理想,有兩件事情他已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一是將武術帶進美國大學的講堂,二是運用自如的操作電腦編輯。「二十年前我太太麥寶嬋辦了中國式武術研究所,在當時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武術,只知道功夫,我們希望發揮武術里那種體育、健康、藝術的功能。十五年前,波士頓大學生主動聘請我太太,在體育系正式開授武術太極拳(有學分)至今,武術已帶入大學。實現了這個理想。二是發揮中文電腦的功能,運用到自己的專業當中。為了推動社區中文電腦化,希望社區團體、商戶、名流理解今天中文電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他與鐘應泰先生合辦了三次中文電腦交流會,成為社區一件新鮮事。
對于未來的理想,甄雲龍希望有一天能建立一個中西合璧的管弦樂隊。中國民族音樂有著豐富的寶藏,是許多西方人還沒有接觸到想像到、和發現到的寶藏,如果能用民族音樂的精華,以西方人能夠接受的交響樂的形式表現出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需要一些有心人共同打開心扉,不互相排斥,相互包容,共同為了這個目標。」至于什麼時候能實現,他還不知道。
陪伴星島走過了二十年的路程,如何看待星島,甄雲龍總結星島有三個特點:一是其歷史性,一九三六年創辦的星島日報,有著六十多年的閱歷;二是其國際性星島日報自三十多年前開辦海外版,首先在舊金山,後來擴大到澳大利亞,北美、歐洲。三是其獨立性,盡管它有自己的立場,但基本上它是一份商業報,與官方背景沒有直接的聯繫。
甄雲龍概括他二十年的新聞生涯得出最重要的原則——真實。他認為就真、善、美而言,如果不真,就一定懷有某些目的,那也就不善,不善的東西,也就一定不美。
談到星島二十年的發展,甄雲龍先生表示該報的辦報方針、讀者群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星島按照我理解出來的三大特點,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星島新的領導層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辦報方針,我預期星島會有些新的做法。將來的前景是會更好的。」
上圖為甄雲龍先生近期的書法作品。下圖是甄雲龍設計製作的海報、廣告及餐牌。
左圖是甄雲龍與紐頓\衛斯里交響樂園合作,獨奏二胡,介紹中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