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觀察員
位於華埠泰勒街九十號的中華大樓,雖然由中華公所、華美福利會、廣教中文學校、和成人職業英語訓練班合用,變成了社區的行政、教育、服務中心。但物業產權是華公所的。中華為該大樓出錢、出力、化時間最多。故該大樓也稱中華大樓,成為中華公所的象徵。
中華大樓的特點是:舊骨、新肌、靚面目。
舊骨是指該樓原建於一八四二年,已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若計年齡,可當得上中華公所的「祖父」。但尚鐵骨錚錚,材料堅實,可負重任。
新肌是指經過翻新,原來的陳舊暖氣系統、電力系統以至天花板已煥然一新。舊皮剝落、長出新肌、恢復青春氣息。
尤令人刮目相看者是經改裝整容後,寬大的、從天花板到落地的鋼框玻璃大門,配合新建的階級,給人以乾淨、明亮、壯重的感覺。中華公所一下子有副靚面目。
可異這靚面目未能維持多久,便變成「花臉貓」了。讀者可見到附照片。大玻璃門上方退了顏色的紅紙還寫著「中華大廈」幾個字,另一方紅紙則寫上「中華公所、華美福利會、廣教學校、成人英語班的招牌。這些臨時招牌是中華大樓的石刻招留未完成時權充代用品,目中華公所搬進該大樓以來,迄今已用戶個月過去,尚未除下,高高在上,相當顯赫。」
八月份自華美福利會搬進去以後,大玻璃門的下右方又多貼兩份白紙黑字的英文時間表,分列各級各班英文課程;不久,一份以「養生之道」為名的亞裔文化中心製的電視節目海報,與華美福利會的英語課程時間表齊頭並進;差不多同時,大同村舉辦中秋活動的海報及節目表便正正中中貼到中華的玻璃門中央……當本照片沖晒不久,中華主辦華埠第十五屆中秋節的海報亦不甘後人,在大門上佔了一個席位。
在中華的門面上貼海報、招紙等等可能有:醒目、招徠、透明、怕風雨、收效大的優點。但這樣子下去,人人不願中華公所的尊容,仿如貼份膏藥在鼻尖上樣,適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