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豈可官定 觀眾自有評鑑 寫在中國青年藝術團訪波演出
兩年前,中國大陸「反污」餘波仍在海外蕩漾。某港版尾巴雜誌有文登大陸音樂權威批判女歌唱家李谷一的演唱風格不正規、不健康。心忿然,極想寫點東西,駁其謬說。後事忙,也就不「多管閒事」。
今年中國青年藝術團訪波城,近年因其風格問題幾乎又引起國內音樂界一場階級鬥爭的著名人物李谷一,赫然在內,勾起舊事,乃一吐為快。
聽過李氏錄音帶電影「火燒圓明園」主題曲。(一說,「火」片主題曲不是李谷一唱)感到李的嗓子甜美豐潤、又亮又純,近似五十年代首席歌唱家張權的音色,不可多得。唱法似民謠風,較多用滑音,但親切自然,感情細緻深刻。若用港人說法,帶點「嬌嗲」而已,為何稱「不健康」。
什麼是正規的、健康的風格?就算是李淩、呂驥等望重樂壇數十年,能示範出一個標準嗎?
廿多筆者管弦樂隊工作,北京新派來一位學院派女歌唱家。其時中共與印尼仍在蜜月期。印尼歌曲「鴿子」、「梳羅河」、「寶貝」等很流行。這個女歌唱家必唱歌曲 是「寶貝」。她演唱時兩手照例交叉胸前,一本正經。技巧嗎也很正統。風格也甚「正規」又「健康」。但音色如榨乾法的橙,有時簡直在乾號。樂隊成員笑在肚裡,背地裡給她個綽號「寶貝」。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對藝術的好壞。清污評鑑,大權都操縱在那些黨官或藝術家兌變成的黨官手上。可是藝術家心中總有他們自己的主旨,而觀眾的喜愛,也與這些黨官的標準有別。近年有所改進,但慣性未止,常對藝術家直接或間接干擾。
歌是唱給人聽的,唱得不動聽、唱得不感人,風格如何正規、健康有啥用?動聽、感人,就算用鼻子唱又何妨!
至於表現的形式,乃是藝術家創出的,有沒有規定祇限於幾個樣版?稍一變化、甚至活潑點,就大棍子什麼「夜總會式」低級風格。其實這些自以為「有高級」風格 的,未必就對夜總會有多大了解堂呢。他們不是常說為人民服務嗎?廣大群眾喜歡聽,不就很好說明嗎?他們又常說百花齊放呢。嚴肅音樂如交響樂、大合風格,為 何不可以一齊放!而這種風格,又沒有震撼四個堅持,唱裂社會主義的堅石,更不犯法!
三十年代有個金嗓子周璇,歌唱風格算是夜總會式不算「正規」、「健康」了吧?聽眾數十年在懷念她!老實說,歌唱家易得,金嗓子難求。如李谷一這嗓子的歌唱家,正是重要的社會財富。應多給予愛護、支持和發掘豈能還用那些粗暴的戴帽子、打棍子整人辦法、如此殘忍。
假如中共當局將藝術的表現形式、風格處理都交由藝術家自己去主宰;藝術的好壞、清污評鑑,都決定觀眾、聽眾,讓人民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以神州十億,不難出現千萬個李谷一、金嗓子、銀嗓子、文藝的花圃亦將更萬紫千紅。
最後,筆者想像:儘管李谷一受批判、受干擾,以至受打擊,中國青年藝術團的演出,一定是她獲得的掌聲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