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中心 藝協 藝文苑(之一)
本報記者
近月來社會人士,特別是一些中華文化藝術界人士,對華經會屬下的「藝文中心」去向問題議論紛紛。有些人讚揚藝文中心的成績,及認為它跨越了華人社區,從西文 社會中找尋到一幅繁育的土壤,改名為「藝文苑」(CHINA I NSTITUTE)是一項了不起的進展;有人認為華經會「利用」一班熱心中華文化藝術人士組成「藝文中心」,並不是志在發揚中華文化,而是「項莊舞劍,志 在沛公」;有人認為華經會的文件,口口聲聲「藝術家協會」、「諮議小組中心的去向及如何從「中心」變成「藝文苑」,卻將他們「蒙在鼓裏」;有人認為數年來 積極支持「藝文」,而結果「藝文中心」是那樣地「短命」「,深感失落,以至被「利用」……
回溯去年十二月,本報曾訪問藝文中心主任朱蓉女士。她稱「藝文中心」因華經會的社會報務經費被削減,而行將結束,屆時將函告每一個「成員」。
所謂「成員」者,除了朱蓉女士及她的助手外,便是「藝文諮議小組」及「藝術家協會」成員了。故本報曾發出一則消息,謂藝文中心與「藝協」行將解散,並表示甚為惋惜。
因為按照華經會印發的文件,「藝協」是由「藝文中心」組織的,中心並有一畫廊(按華會計算,畫廊及中心的辦公室,月租一千元)。既然結束,通知「成員」們。藝文中心是「皮」畫廊也,藝協也,諮議也,全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故本報有是項消息發出。
稍 後,一月十五日朱蓉女士同各「藝協」成員發出一封信,指藝協解散的消息是一項誤會,只要她在波城一天,決不能見看藝協解散。並盼各位藝協會員幫助達成發展 中華文化之願望,於同一信內,朱女士首次提到得華經會的許可與社會人士的贊助,成立了中華藝文苑,地址將在大都會中心。一切過去的計劃,將更積極地推行。
一月十九日在華經會宣佈布爾士頓大樓的同時,發表一份中英文遷址啟事,稱藝文中心已在麻州立案,並易名為中華藝文苑(CHINA INSTITUTE INC)前身是藝文中心。
一月廿三日朱女士再向各「藝協」成員發出一信,進一步說明「藝文苑」乃大都會中心與紐英崙醫務中心共同捐出兩間畫廊場地,指明朱女士與波城文化界人士合力創設的一個獨立機構。
此後,僑社人士,特別是文化藝術界便有前述的紛紛議論。而本報亦常被讀者來電詢問,究竟藝文中心、藝協、及藝文苑的實質及其關係如何?其動向及發展又如何?
二月十二日,經濟協會便召開一次藝文諮議小組會議。會後,本報曾作報導。(二月廿三日)
在最近兩月期間,本報為了解答讀者繁複的詢問和關切,曾先後訪問了許多有關人士,查閱了大量之文件及紀錄,謹整理向讀者作一概略簡報。
月 前,本報誠懇報導掛一漏萬,以至引起消息的誤會,曾請求主要當事人朱蓉女士親自撰文闡述三個組織的來龍去脈。因朱女士近期忙於搬遷及處理各項事務,故此她 只寫了一篇文章談「藝文中心」及「藝協」。至於「藝文苑」事情,她稱有些事尚在不穩定中,日後有暇再寫一篇文章向讀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