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觀察員
現在試述僑胞對中華公所疏離的各種因素。
(一) 政治因素:誠如所知,中華公所與中華民國政府有密切的關係。有強烈的反共色彩。這點與歷史環境有關。因為早兩代移民祇為生活而漂洋過海;自從中共控制大陸 以後,移民除了因生活理由外,更主要是要逃離大陸的暴政。可以這親說:從五十、六十年代以至七直年代的移民,絕大部份是響往自由民主政體的。其中為數不少 還是中共統治下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故對中華公所的立場,一般來說都傾向於認同。但自從中共入了聯合國及美國承認中共政權以後,僑胞的“立場問題”出現了 分化。少部份人有親中共的傾向,遠離開中華的反共立場。更大部份僑胞以“落葉不歸根”,以歸化美國籍,子孫要從美國社會發展為目的。雖然摒棄暴政,但主張 在僑言僑、在美言美、不喜歡作左或右的政治表態。他們一般對中華公所亦抱“不親熱”態度。至於近三、二十年來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青,更是融化在美式生活 中,成為道地的美國人,與中華公所不相親近了。有人謂:“你地中華公所”,將自己分隔在中華公所之外,倒反映出其疏離的心態。
(二)社會因 素:因為歷史關係,美加僑社向來都以邑僑為主。中華的成員絕大部份是邑僑。時至現在,中華公所開會還以台山話為母話。而近年的新移民只講國語、或祇講感到 有點隔膜;這等等因素都是僑胞疏離的重要原因,而可惜大部份因素都不能因中華觀意志而有所轉移。中華實無能為力。
廣大僑胞從事餐舘業,天天忙於工作,無暇參予或顧及中華公所事務,而且亦沒有那些事務可以與餐舘員工連聯在一起,乃形成疏遠。
由於近十年來福利事業及機構的興起,如前文所述,新移民對中華公所無所求,關係也淡薄。至於別由於某種原因與中華有過節者、或對中華有誤解者不單疏離,甚至“唱衰佢”了。
(三) 地理因互,資料顯示,紐英崙僑胞不下四五萬人。而華人社區的華人居民,大致只有五千,只佔總數百分之十至十五。社區的房屋非常有限,無法聚居,近年華人已 在郊區每個市鎮安居,非常分散。居住在郊區的華人祇有在週末來到華埠購些食物,平時與社區處在“脫節”的狀態,更遑論參與中華公所事務了。
廿年來大波士頓文化協會的發展,嚴然形成一以國語為主流的郊區華人中心,這個“中心”組織龐大,活動多,還辦了三間中文學校,對郊區華人有相當的吸引,而這個“中心”卻是獨立於中華公所以外者,與中華亦少有聯繫。
(四) 經濟因素:無可否認,近年移民的量不單比前大了,質也比前高了,尤其是來自香臺灣的新移民,不少具有專業技能,甚至是腰纏萬貫者,他們一到美國本土,便馬 上置產開展事業,迅速投入美國社會大熔爐中,極少與中華公所發生關係,再不像早期的移民那樣,“一到埠便到中華公所登記”了。